9月15日消息,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的母亲本月9日在店铺后山散步时不小心踩烂了一个老化了的容器股票配资十大平台,当场就无法行走。
后虽然被紧急送医,但因为太严重连续两家医院已无法收治,送到浙江二院后确认是氢氟酸中毒,然而由于接触面积太大,最终该网友的母亲还是不幸丧命。
氢氟酸这东西人送外号“化骨水”,摸丁点,轻则剜肉、重则截肢,碰多了,当天去世。
如此丢弃氢氟酸致人死亡,已经构成了投放危险物质致人死亡,是犯罪。
更离谱的是,这东西现在都能网购到,甚至不需要实名登记。
建议严查此事同时加强危化品管理,也提醒各位不要随便走路况不明的路段。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些夸张,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个案例来自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氢氟酸安全手册。
1994年,一个在某实验室工作的澳大利亚人,不小心把100ml、70%浓度的氢氟酸溅洒到了自己的右腿上。
作为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他清楚氢氟酸的威力,于是乎迅速用水冲洗身上的氢氟酸。
然后,他跳进游泳池,让一整个游泳池水来稀释身上的氢氟酸。
即便如此,医生还是截肢掉了他那只被氢氟酸腐蚀的右腿。
2周后,他死了。
在没有六氟灵药液和敌氟灵等解毒剂的情况下,这个哥们第一时间采取了最正确最迅速的处理,甚至还想到去游泳池稀释,急救与截肢都很果断,但还是没逃得过去。
这就是氢氟酸的可怕之处:虽然是弱酸,但是极具化学活性。
没错,反常识、或者说反某些自媒体宣传的是,酸性≠腐蚀性。
酸性低只能说明氢氟酸在水中的电离度低,或者说给出质子(氢离子)的能力低,不代表它没有破坏力。
氢氟酸中的氟离子,体积小,亲和力强,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
它能轻易穿透皮肤、组织,甚至骨骼,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开始无尽的杀戮。
氟离子进入组织或者血液后,会疯狂地寻找并结合血液和细胞中的二价阳离子,尤其是钙离子(Ca²⁺)和镁离子(Mg²⁺)。
进一步,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CaF₂)和氟化镁(MgF₂),量大的话,可以直接堵塞血管。
这没完。
学过生物的应该知道,钙离子对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和心肌收缩至关重要,氟离子的消耗导致体内钙离子浓度急剧下降,引发严重的低钙血症。
这一步,会导致剧烈的疼痛、肌肉抽搐,并最终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甚至直接心脏骤停。
这还没完。
氟离子还可以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氟血红素,抑制细胞呼吸作用中的关键酶(如琥珀酸脱氢酶),阻断细胞能量代谢,导致细胞的死亡。
这依然没完。
人体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氟离子也可以与它们结合,导致骨膜坏死、骨密度下降,这就是“化骨水”外号的来历。
体重70公斤的人,只要7ml纯氟化氢,就能结合掉体内所有的游离钙。
中等浓度的氢氟酸,人接触大概两个巴掌那么大的面积,足以引起心脏的骤停。
可以见得,本次氢氟酸致死事件中当事人接触的量并不小,很快便不治身亡了。
从“连续两家医院无法收治”,足以看出其恐怖。
哪怕是低浓度的氢氟酸,皮肤接触到都是极度危险的。
由于氢氟酸的即刻腐蚀性不强,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小心接触了一点点低浓度氢氟酸,几个小时内都感觉不到有什么异样,甚至抱着侥幸心理以为没事了,就医时觉得也只是外皮腐蚀发白。
结果医生一看,指甲要拔掉、肉要清掉、骨骼上要敷葡萄糖酸钙(用额外的钙离子结合氟离子),即使这样,对骨头的损伤已不可逆。
氢氟酸是唯一能腐蚀玻璃的酸, 所以要被装在铅或特氟龙容器里,更不能随意丢弃。
所以说,一块人经常散步的后山,踩到装好的大量致命液体,这件事本身就很恐怖。
用「投放危险物质致人死亡」来定性,一点都不过分。
我在写这个回答时,检索到还有相关的案例,这哥们好歹命保住了。
至于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
答案很简单:网购平台就能买到这东西,甚至「全网热销1w+」。
更牛的是——
用户问是否需要身份登记,答:不需要。
赶紧管管吧...
回答一下提问中若不慎接触如何处理的问题。
如若接触第一时间脱掉被洒的衣物,大量清水持续冲洗相应皮肤,叫120,说清楚自己接触氢氟酸,如果有六氟灵和敌氟灵(国内真的很少有实验室会配),赶紧涂抹。
当然,最好的处理就是永远离这东西远远的。
文章的最后,致敬消防人员。
21年江苏常州金坛沪武高速,槽罐车运输的氢氟酸泄露,共计31.3吨。
消防员穿着重装防化服,毅然决然地进入了现场,感谢英雄。
荣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